作者:林口長庚 胸腔外科 吳青陽 醫師
相關文章:[快訊] 吳青陽醫師獲 ASCVTS 2016 的 AATS Graham Award
如果我能在國際舞台上演講……
每次出國開會,除了瞭解最新的肺癌治療進展外,心中也有一個小夢想:「如果是我在臺上演講,會是什麼樣的感覺?」不過這憧憬大多只停留在想像,想想自己的菜英文就……下面沒有了。
改進演講缺點,享受成就感。
直到三年前,第一屆 Asia MACOVA 在臺灣舉辦,在柯博仁主任的鼓勵下,有了第一次上臺演講的機會,也是我所熟悉的主題:植入式注射座。
雖然整體平順,但是緊張以及時間掌握不甚理想,有一點點超時!不過,心中的成就感很容易讓人上癮,因為聽眾回饋不錯,隔年我又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二屆 Asia MACOVA,我修正前次 slide 的缺點,把文字儘量簡化外,亦加強時間掌握,讓聽眾能更精準的掌握我想表達的主題,改變後確實獲得聽眾更多回響!
調整簡報風格,去國際舞台驗證!
但是在表達肺癌生存危險因子上,這樣的表現就遭遇到瓶頸。因為聽眾多為相關專家,太過扁平化的簡報,少了數字的加持好像少了點說服力,在不論如何都避免不掉文字的情況下,我改用重點加強的方式來表現,但不知這樣的成效如何,想藉由參加國際會議實際印證看看。一方面可以測試這樣的改變可不可行,另一方面想試試看,我有沒有站上國際舞台表現的能力。
利用研究成果補足臨床研究的空缺
今年的亞洲胸心外年會 (The 24th Annual Meeting of Asia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) 剛好在臺灣主辦,我就嘗試將最近的研究成果做成記錄,投了二篇口頭報告,並參加 AATS Graham Award 的比賽,主題就是「植入式注射座標準置放流程成果分析以及肺癌生存模式分析」。著眼於現今所有研究熱點都在肺癌,我就把肺癌生存模式分析投到 AATS Graham Award,而把植入式注射座標準置放流程成果分析,投到口頭報告。
針對 AATS Graham Award,我自己覺得完整性很重要,要把研究成果連結到臨床應用,而非講述一個研究主題。由於 NCCN guideline 對於病患接受電腦斷層影像追蹤頻率未有定論,我嘗試利用我的研究成果,補足這一部分的空白。
我將不同分期肺癌生存分析的成果,統合成一個簡單且容易臨床操作的 scoring system,依據不同分期及評分結果,找到復發的高風險病患,並且給予較密集的電腦斷層影像追蹤(三個月一次)。若非高風險病患,則建議六個月作電腦斷層影像追蹤即可。
獨特的研究,在國際舞台找到知音!
對於口頭報告,我的想法是選定自己的研究主題,與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入手。因此我選定「植入式注射座標準置放流程成果」為題材。在過去,從未有人建立一個關於置放血管選擇,以及選用手術技巧的相關流程建議。最主要的原因,是大家將其視為一般血管通路而非腫瘤治療的一環,並不會把術前置放的病患血管狀況,以及後續治療併入手術計劃之中。因此,之前都是在摸索及試誤中學習!不僅手術醫師辛苦,病患更是直接承受手術的痛苦。
當我把標準置放流程成果以數字展示出來,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 Dr. Cho 在聽完我的講題之後很感興趣,並且在會中跟我有很熱烈的討論!那種找到知音的感覺真的很棒!
謝謝新思惟課程給我的協助!讓我不僅減少試誤學習的時間,更協助我有足夠的能力向自己挑戰!僅以此文與大家分享!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