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彰化秀傳醫院 胃腸肝膽科 謝偉耀 醫師
過去作為聽眾,不乏遭遇 NG 簡報荼毒的經驗,然而捫心自問:輪到自己成為講者、製作簡報的時候,是否落入同樣的窠臼、複製那些陋習而不自覺?畢竟大家都是一路觀摩,從模仿他人逐漸形塑自己的一套做法。
直到有機會參加新思惟的專業簡報課程,講師們一一列舉分析負面實例,接著示範如何去蕪存菁、視覺優化以增加閱讀舒適度,課程內容也觸發我重新思考過去對於專業簡報的誤解。
好的簡報並非炫技,而是完美輔助講者、為專業服務。
簡報存在的目的,是輔助講者完成演講,應該要能夠襯托、而非取代講者。課堂上這席話令我印象深刻。
過去遇過不少講者(包括自己),對於提供簡報檔案有所保留,或許是基於付出的時間心力、智慧財產權、病人隱私等種種考量,我覺得都沒錯,講者也的確沒有相關義務提供。不過蔡校長舉馬克思的異化論來說明,建立個人簡報的獨特性有多重要,即使檔案被拿去,也不能為他人所用,的確是值得努力的方向。
也有學員問到,面對教學型演講,好像難以避免在簡報中塞進過多資訊,蔡校長的回答是,那是因為我們把講義跟簡報的角色功能混淆了。
的確從學生時代以來,我們看過太多直接把簡報檔印出作為講義的例子,以至於把所有想講的東西通通放上簡報,導致重點不易聚焦。講者本身的獨特性也可能消失,面臨日後被取代的風險,聽眾親臨現場的必要性也降低了。
更進一步來說,醫學簡報有其特殊性與專業性。如果它只能夠有一個任務,那就是要襯托講者的專業。簡報一切的編排與設計,都是讓聽眾能夠好讀的前提之下,為專業內容服務。因此,如果抱著想要學習複雜、炫技的製作技巧,或者一味追求扁平化設計的期待而來,恐怕這門課程是無法滿足你的。
學會簡報技巧與操作,更重要的是時間與資源的分配。
藉由講師大約一個小時知識密集的講解,以及多位助教備援、兩個多小時的互動實作時間,我們實際演練了醫學簡報最關鍵的幾種版型,包括標題頁、結尾頁、病程時間軸、醫學影像比較、數據圖處理(KM 生存曲線)、臨床試驗流程圖等。不過個人覺得互動實作時間還是比較倉促一些,大部分是由於不熟悉簡報功能而常常感到苦手(雖然旁邊都有助教可以求援),倒不是因為運用的技巧有多複雜。
獲得與過去習慣不同的簡報觀念後,還必須透過一次次練習、實作,才能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簡報風格。這門課傳授許多非常實用的小訣竅,例如視覺的黃金區塊、中英文字體字型選擇、線條與半透明色塊的運用等等,能夠讓傳統簡報迅速脫胎換骨。然而數據圖、流程圖的改作就比較花時間,能做多少,取決於我們對該場演講的重視程度以及預留多少時間準備。若是難以一步到位,其實從少數幾張關鍵的投影片開始練習也是不錯的辦法。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