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:(蔡依橙)
恭喜同學開始打出知名度,演講多到接不完,開始必須作取捨。
我的建議是這樣,以你自己的平均日收入作為基準,如果對方開的價格,差不多是你的日所得,那就是平盤。如果高於日所得,那就是加分,去的動機當然高些。
如果對方給的費用低於日所得,這就要有其他的價值來補,例如:這是我想去的地方、我覺得有意思的人、對我很重要的生涯貴人、主辦單位安排了有意思的交流、這場演講可能會創造未來被挖角的機會等等。
至於演講價碼,這個很難,只有廠商有可能。
在廠商的部分,因為他們活動辦得多,該給多少都有自己的規矩。除非你真的夠有名,有名到是國際級的,大廠商內部就會有個資料庫,登記國際級 KOL 的特性,例如說服力好、演講精彩、簡報不會讓人睡著、費用多少、個人飲食偏好等。對於不熟的新興國際級 KOL,也會主動私下詢問你的演講行情價,然後內部評估 C/P 值。
不過,如果不是廠商,而是學校或者是公私立醫院,都有自己的給付規矩。如果人家已經說了一個數字,我是不會回價的,就照人家規定的就好,不為難人家。我們在這個費用的基礎上,綜合評估是否前往即可。
綜合評估,包括你要為這場作多少準備、交通時間、對方是誰、交情如何、自己想不想去、直覺喜好等等。
如果演講邀請,卻沒有特別說明費用的,你就當成公家機關價,或者沒有演講費,這樣去評估即可。
上課就送 Office Hou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