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彰化基督教醫院 家醫科 蔡佳純 醫師
朋友陸續加入,必有緣故。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工作坊,儘管早些年已經在許多優秀同學的臉書上看到他們的分享,不管是參加論文寫作的或是建立個人品牌的課程,都可以從他們分享在臉書或是部落格上的精美照片以及正面評價中,感受到這個與眾不同的團體的用心。
我想,能夠用這麼高的收費持續辦講座及課程,又場場爆滿,這個課一定有什麼值得我去一探究竟的學問。
作者:彰化基督教醫院 家醫科 蔡佳純 醫師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工作坊,儘管早些年已經在許多優秀同學的臉書上看到他們的分享,不管是參加論文寫作的或是建立個人品牌的課程,都可以從他們分享在臉書或是部落格上的精美照片以及正面評價中,感受到這個與眾不同的團體的用心。
我想,能夠用這麼高的收費持續辦講座及課程,又場場爆滿,這個課一定有什麼值得我去一探究竟的學問。
作者:彰化基督教醫院 一般外科 曹連誠 醫師
先說結論,有參加過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的人,更不能錯過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的課程!
曾經,我以為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跟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是差不多的課。
想當初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(如編按:曹醫師參加的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第二梯次活動紀錄請見這裡),蔡校長與勳哥的簡報教學,對於只看過普羅大眾之範本水準的簡報的我,無一張 slide 不是震撼萬分!
因為蔡校長與勳哥的出身背景,來參加的同學也多以醫療工作為主,上課中所拆解的同學作品看似也都是「醫學簡報」,當時我還自以為上一堂課可以有兩堂課的效果,因此之後一直沒有動念想來上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。
直到最近,因為要做一份醫學年會的海報,做完之後總覺得沒有吸引人的地方,又不知道還有哪裡可以改善(OS:上過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就是會這樣,看到別人的投影片總是忍不住在心裡想,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?),因此想說拿這份海報來參加工作坊,想請老師們來替我修改,順便看看這堂課到底還有哪些黃金可以淘!
課前我就有上傳作業、並附加說明我自覺不足之處,也看了自己還有其他人被老師們修改後的投影片作為課前預習。自從上過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,我也喜歡觀摩其他有關簡報教學的文章與粉絲頁,有空也拿 PowerPoint 作模仿練習,因此,對於許多技術上的部份,算是比較不成問題。
作者:嘉義長庚醫院 大腸直腸科 陳志榕 醫師
從學生時代開始,參加各式各樣的大小會議,對於簡報上密密麻麻又重點不明的圖文,不是望著投影幕失神,就是撐著下巴打瞌睡,最後演變成低頭滑手機。
正如蔡校長所說的,用簡報來互相折磨已經變成了醫界的日常。自己也因為總是忙到火燒眉毛才開始做簡報,所以常常是剪剪貼貼後再套個範本就上陣。反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,次數一多也就習慣了。
作者:義大醫院 陳昱彰 醫師
記得我大一還是大二時,就開始 follow 幾個醫師前輩的 blog,尤記得犀利鴨是我其中一個很常 follow 的部落格,當時看著那張全黑底 + 3 張 spine MRI(印象中是這樣沒錯吧),在大三報 PBL 時都直接照著抄 XD,受到不少好評。
可惜後來覺得做一份 PPT 實在太久,外加時間也越來越不足,開始回到正常的 PPT style,後來某次遇到一個 propa 可以背對銀幕做完簡報,外加當時 TED 盛起,讓我又開始覺得這能力的重要性。
畢業後因為自己跑去創業,又覺得這能力我實在不需要了,直到創業失敗,又對醫學充滿熱忱,終於又重回醫界,當然,第一件事,就是來報新思惟啦!
作者:馬偕醫院 麻醉科 張人尹 醫師
關注這堂課很久了,一直猶豫要不要來上,果然,上了之後只有「非常值得」可以形容。看著講者製作簡報的心路歷程,實在是跟自己太像了!
從學生時代慢慢摸索,老師大概講解了製作的大方向和規則之後,就開始出現了種種的自製版本。有一段時間,還沈溺在動畫和奇怪的換頁以及罐頭音效上,每天想說這個簡報動畫,怎樣怎樣跑,自己覺得很炫這樣。
後來就覺得製作簡報很浪費時間,每個簡報都要花兩三個小時排版,最後預講都來不及,就直接套用各種預設的模板,覺得格式差不多就上陣了。結果當然是事後覺得這樣的簡報,雖然可以傳達自已的訊息,但又少了什麼。
美感嗎?還是言簡意賅?
怎樣才可以讓自己的簡報看起來更好?其實自己大概都知道哪些原則、哪些方向,或許只差,深入,那一個個的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