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俊鴻醫師是典型的醫療與資訊跨領域人才。讀完台大資訊系與資訊研究所後,再到台大醫學系就讀,並接著完成精神科專科醫師訓練。目前以健保資料庫作為研究主軸。
在與同樣具有跨領域精神的新思惟接觸後,張醫師逐漸匯聚自己的才華,建立了部落格、訂立學術發展策略,並參加國際學會,做各種跨領域嘗試。
這次,他也參與了「台灣資料科學愛好者年會」的早期講題徵選,並以獨特的角度連結媒體、醫學與資訊,講題是「以健保資料分析對抗健康新聞的恐慌症候群」。
張俊鴻醫師是典型的醫療與資訊跨領域人才。讀完台大資訊系與資訊研究所後,再到台大醫學系就讀,並接著完成精神科專科醫師訓練。目前以健保資料庫作為研究主軸。
在與同樣具有跨領域精神的新思惟接觸後,張醫師逐漸匯聚自己的才華,建立了部落格、訂立學術發展策略,並參加國際學會,做各種跨領域嘗試。
這次,他也參與了「台灣資料科學愛好者年會」的早期講題徵選,並以獨特的角度連結媒體、醫學與資訊,講題是「以健保資料分析對抗健康新聞的恐慌症候群」。
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第 13 梯次了,這也是今年欣宇醫師卸貨前的最後一梯次,謝謝大家一起和新思惟一起在醫學簡報上努力精進,同時祝福欣宇醫師順產,明年再見(揮手帕)。
感謝大家的持續推坑 推薦,新朋友的比例仍然持續增加中(本梯次再度突破新高達到 62.9%!)。不管是曾經參加其他課程的舊朋友,或第一次參加課程的新朋友們,均寫下許多給我們的鼓勵。祝大家都能在未來的職人生涯中,發光發熱!
讓我們一起透過照片,回顧當天課程,鏡頭下的精采時刻。
作者:三軍總醫院 精神部 盧宛君 醫師
新思惟這個名字,對常在醫師同儕 Facebook 裡打滾的我來說並不陌生,然而老是聽身邊的人表示叫好叫座,連續幾次驚鴻一瞥新奇的活動名稱,我卻始終未曾提起真正的動機,細究其中奧秘。
這次會參加的原因,大概是時機到了,今年九月初,我看到《醫學簡報及電子壁報工作坊》,因為主題非常貼近平時深陷臨床工作基礎的學習重點,所以吸引我第一次點進網頁,然而看完了整個課程設計,感覺規劃應該能滿足我的需求,再看了一下價錢,發現是三萬元。(默)
看到數字的當下,確實是對價錢稍微震撼了一下,但是我再回頭看了一眼課程設計,加上我腦中一路累積至今的口碑印象,我想起一句老話:「知識本身是難以計價的」,於是就刷卡報名了,我想我總得自己親自來學習看看,到底什麼是一天要價三萬元的知識?
課程的規劃其實從課前就開始了,報完名一大早就收到訊息,提醒我們回覆一份細膩的問卷,以滿足每個人對課程的期待。對於全無概念的我,實在是大哉問,我一直到最後接近上課前,才決定丟出一個也是大哉答的問(其實就是課程名稱的做法=課程內容本身,哈哈。)
作者:新竹馬偕醫院 內分泌科 陳智帆 醫師
從網路上得知新思惟的課程有一段時間,默默追蹤著動態消息。想說常常要做簡報,紙本壁報也是無可避免,自己都有經驗,應該比較容易上手。之前也有跨院際研討會報告的經驗,在學長姐的指點下,也學了一些技巧(底色對比、圖片滿版、字數縮減等……),簡報設計的課,醫院也多少有辦過,參加新思惟也無非想同時看看,到底什麼樣的課程值得三萬元?而且還場場秒殺爆滿!
當過總醫師與年輕主治醫師都知道,各大國際學會會議期間,除非你有 poster 或 oral presentation 發表,否則是沒有機會出國的,只能待在醫院裡面,沒日沒夜幫主任或資深醫師代診,以及處理其他科內業務。這學費對於一個月薪不到十萬元的年輕醫師,實在是個沉重的負擔。
如果要報名,最需要突破的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是心中首選,但是星期六有門診的我,只能望洋興嘆。幾經思量,如果不趁著年輕、投資自己,在不重學術的區域醫院,如何有機會突破困境?於是,趕在今年底前先報名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,讓自己開始改變。
在上課的前幾天,剛好有一場晨會報告的需求,於是在課前問答時,將檔案上傳期待蔡校長及欣宇醫師的修改建議,幾天後收到貼心的回覆與 Dropbox 上的課程資源,頓時愣在電腦前,心想:「我只剩兩天,怎麼來的及改完 80 多張投影片中的一堆圖表與文字?」但躍躍欲試的我,硬著頭皮,遵照指示,摸索動畫技巧、重新標示重點、調整比例,刪除再濃縮文句。
雖然礙於口語表達能力不佳,Q&A 時就被問倒了,但事後回頭想想,在通常昏睡成一片的晨會,還有人醒來提問(砲轟?),小試身手的結果也還算不錯嘛,至少我試圖努力過,多少也有收穫。
作者:台北榮總 神經外科 郭昭宏 醫師
第一次聽蔡校長演講,是在學會邀請蔡校長來跟大家做一些分享,那時的我,是個累到像狗的住院醫師,詳細內容說真的已經不太記得了,但很訝異的是,原來簡報可以這麼簡潔,這麼有震撼力,讓大家可以專心地聽講者說,讓聽眾不再只是在會議室找個位子休息。而且,原來醫師也可以這麼有想法,讓我對自己像陀螺般的生活多了些思考。
第二次聽蔡校長的演講,也是學會的邀請,同時請了蔡欣宇醫師跟大家分享有關電子壁報的作法及內容,在演講之前,學會請大家先把簡報讓蔡校長看過,在演講當天過程中,經蔡校長出手修改過的簡報果然不一樣,給當時是總醫師的我,很大的震撼!
從小到大,應該沒人跟我說過怎麼做 PowerPoint,反正就是剪下貼上,聽的人不都是在打瞌睡嗎?我想這是大家對做 PowerPoint 的想法,至少是我小時候的想法。
聽過蔡校長及蔡欣宇醫師的演講後,開始對襯線和無襯線字有點概念,懂得上Google 查色輪圖上的對比色,會加上動畫來強調自己想要說明的地方。算是有一點點開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