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教簡報,還有巨塔生存的技能。

 

作者:國軍高雄總醫院 楊智凱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兩年多前參加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後,就已能讓我利用簡報,在接下來數不清的晨會、期刊、併發症、死亡病例報告上,更清楚表達其意涵。或許身處臨床繁重的 地區醫院,準備報告幾乎都花上數小時,以期達到勳哥的境界,但自覺熬夜弄簡報,隔天進刀房的日子也不是長久之計,就來報名這次的工作坊,希望能夠更有效率的製作醫學簡報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發表於 20170325_第十九梯次課程紀錄 | 已標籤 , | 不只教簡報,還有巨塔生存的技能。 已關閉迴響。

聽者與講者都在進步的社群

 

作者: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李曉育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報告順利,因為台下都睡了。

 

記得第一次準備正式病歷報告的場合,是在開始見習的第二個月。從第一個月老師預告之後,就開始緊張到上台前,因為沒有經驗,不知道流程怎麼進行、版面如何設計,於是從公用電腦桌面抓了學長姐的檔案與 PPT 範本後,開始著手進行,報告前還熬夜了整晚。報告過程順利,但台下卻睡了一片!

 

實習之後,面對越來越頻繁的病歷討論、論文閱讀報告或各式簡報發表,準備過程中幾乎每每面臨文長過多、閱讀不易、重點提示不清等問題。或許是都有學長姐留下報告的範本,亦或是加上虛應了事,PowerPoint 的版面總是一成不變。

 

偶爾遇到報告流暢,簡報設計新穎的模範出現時,總會覺得耳目一新,默默筆記下來,想要嘗試看看。一直到了這幾年,「新思惟」、「扁平化圖示」的簡報風格常常出現在臉書貼文中,也越來越常在報告場合看到類似風格的簡報,忍了三年,終於在今年初按下報名確認鍵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發表於 20170325_第十九梯次課程紀錄 | 已標籤 , | 聽者與講者都在進步的社群 已關閉迴響。

如果能早一點來就好了!

 

作者:匿名

 

 

 

 

以前上課都沒有持續練習的動力

 

一直以來對新思惟上課能獲得什麼,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。坊間簡報課也上過幾次,多半沒有持續、假想會回家練習、拍過 slide 就放置一旁。有人告訴我要扁平化,所以我記下網站,然後……,沒有然後。記得講師用了一些圖,所以我要用棒球圖,好像有強調一些重點,但只記得 1234,還有很強調顏色……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發表於 20170325_第十九梯次課程紀錄 | 已標籤 | 如果能早一點來就好了! 已關閉迴響。

精準的簡報,實力與人格的展現。

 

作者:亞東醫院 黃運財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自學簡報,但總覺得不對勁。

 

走錯路,有時候比原地踏步還糟糕。

 

回想起大三、四醫學生時期,每個禮拜都有一堆各科課程回饋問卷要填,對於一些枯燥乏味的課程,給的評價真的不手軟。然而自己在進行小組討論課時,每次上台報告的經驗讓我明白,要把主題深入淺出的讓同學聽明白,確實有難度,自己台上的表現是不是也是眾人厭惡的模樣?

 

幾番思考後,決定從簡報內容的設計開始改進,在臉書上各種關於簡報設計的手法、心法都寧可殺錯不可放過,但是東拼西湊出來的成品總是不對勁,好比抱著一桶黑色、白色的樂高卻拼不出一隻斑馬。花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走錯路,這挫敗感比原地踏步還糟糕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發表於 20170325_第十九梯次課程紀錄 | 已標籤 , | 精準的簡報,實力與人格的展現。 已關閉迴響。

課後滿意度,超越課前期待。

 

作者:台北榮總 骨科 陳奕舟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晚到教室沒有被冷落

 

冷氣團肆虐台北街頭,頂著濕冷的空氣,淋著毛毛細雨,但不減我內心的嚮往與期待,快步前往台大集思會議中心,參加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。

 

我不是早到的學員,沒有搖滾區,所幸還能擠到第三排的位置。團隊非常認真,很快的報到後,蔡校長也上前來陪我聊天,而且非常熱心的幫忙接電腦,讓我相當的不知所措,但也感受到校長的親和力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發表於 20170325_第十九梯次課程紀錄 | 已標籤 , , | 課後滿意度,超越課前期待。 已關閉迴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