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梯次為企業包班,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,歡迎參考近期課程,並追蹤新思惟國際,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。
追蹤訂閱
作者:台大醫院 陳柏誠 實習醫師
一開始會知道新思惟的簡報課程,是因為注意到,在醫院有部分老師的簡報特別簡單好懂,不使用過於花俏的視覺設計,簡單的圖文就能使觀眾印象深刻,此外,隱約都有種類似的風格,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同一個流派的簡報。
雖然很多人覺得這些設計都很雷同而沒創意,但我認為,就是因為這個設計好,才會被爭相仿效。漸漸地,我對於新思惟的簡報課程越來越感興趣。
作者:台中榮民總醫院 紀柏亦 醫師
對於「論文和簡報」的關係,我覺得校長有個最精闢的比喻,就是「小說和電影」。以哈利波特為例,原著小說值得細細品讀,享受書裡的每一個人物、每一個細節,每個人關注的重點可能都不太一樣。
但在準備簡報時,我們就像導演一樣,準備把小說拍成電影,很多人常說「忠實呈現原著的電影通常是爛電影」,因為電影的時間有限,與其呈現瑣碎的細節,不如切入且深究主要的重點,用最精華的部分被人記住、使人感動。也因此,不同的報告者就像是不同的導演,對著同一部小說,總是會擷取到截然不同的觀點。每一個人的報告都是獨一無二的!
每一次的電影上映,必然會遭遇讀者的反彈「為什麼我最喜歡的角色才出現幾秒鐘就不見了?連句台詞都沒有」、「可惡我最想看那場比賽的細節,為什麼不拍出來?」而這就是身為報告者的我們必須承擔的!
在上這堂課之前,我常常會有種掙扎是:論文寫了這麼多東西,我是不是應該忠實呈現論文的所有內容,不漏掉每一個細節?假如我沒有全部放進去的話,對得起我的聽眾嗎?但在聽過這個「小說與電影」的比喻之後,我覺得受到救贖。
作者:嘉義基督教醫院 柯旭承 醫師
在參加新思惟的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前,對於任何報告的簡報,總是依照自己所想像的好而製作。即使看過許多失敗的簡報與報告,並時時警惕自己要為台下視聽者著想,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,簡報時經常讓台下的人滑手機或做其他事情。這對演講者來說,其實是非常不樂見,畢竟每份簡報,都是講者花時間研究相關主題並濃縮後的知識。
在 Facebook 上看到工作坊的開課資訊是一年多前,面對一次就要三萬塊新台幣的課程,內心總會有個聲音,質疑有沒有上課的必要,好在,參加了這次的工作坊!